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加强我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4-07-24 02:04:3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6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加强我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哈政办综〔2003〕32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加强我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财政局《关于加强我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附加)收缴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三年六月九日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
基金(附加)收缴工作的意见


哈尔滨市财政局
(2003年6月9日)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附加)(以下简称“收费和基金”)是财政性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集中财力解决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执行征收管理的法规和政策不严格,缴费单位缴费意识不强等原因,应收未收、应缴未缴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致使收入流失,相关事业资金供给能力减弱,影响了事业的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为进一步加强收费和基金收缴管理,维护征收管理法规和政策的严肃性,规范征收行为,防止收费和基金流失,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现就收费和基金的收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维护收缴工作的严肃性  
  收费和基金的征收,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进行。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不得越权设立收费和基金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也不得擅自缩小征收范围、降低征收标准、应收不收。各执收单位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收费和基金及时、足额收缴,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缴财政。

  二、严格执行收缴的减免缓政策  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杜绝不规范的减免缓行为,有效避免收费和基金的流失,切实保证应收尽收。在收费和基金的收缴过程中,凡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没有明确规定应该给予减免缓的,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给予减免缓。纳入市级管理的收费和基金项目,各区、县(市)政府一律不得越权决定减免缓。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应该给予减免缓的收费和基金,应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实行先征后返,收费和基金上缴财政后,由缴费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执收部门审核,报市财政部门或市政府审批后,由市财政部门给予返还。
 各缴费单位应及时、足额缴纳收费和基金,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及时、足额缴纳的,须经主管市长和常务副市长审核,报市长审定,并严格按照批准的期限缴费。超过规定缴款期限的,执收部门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追缴,到期拒不缴费的,按违反财经纪律论处。

  三、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加强收费和基金的收缴管理。对越权设立收费和基金项目,擅自变更收缴范围和标准,不履行执收职责、应收不收,不履行监督职责、为未足额交纳收费和基金的单位办理行政审批手续,擅自减收、免收和缓收应收的收费和基金,收费和基金未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收入不及时上缴财政,截留、挪用、坐收坐支收费和基金,将收费和基金收入直接冲抵债务等行为,将按照国务院《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2002]第281号)、《黑龙江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惩处,并对违纪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四、加强对收缴工作的监督  
  市财政、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对收费和基金收缴工作实施监督检查。与收费和基金收缴工作相关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对收费和基金的征管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各征收部门要恪尽职守,确保应收尽收;非执收部门也要承担起监督责任,对于未按照规定缴交收费和基金的,一律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保护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合法权益的决定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保护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合法权益的决定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1984年8月29日云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云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认真讨论了保护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合法权益的问题。会议认为,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我省农村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以下简称“两户一体”)。他们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发展商品生
产,带头改进生产技术,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但是,目前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歧视、刁难和排斥“两户一体”的现象仍然存在,还有少数人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甚至破坏他们的合法生产与经营。为了切实保护“两户一体”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根据宪法第八条
、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和《刑法》、《经济合同法》等法律以及国务院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作如下决定:
一、“两户一体”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广大干部要认真学习、大力宣传中共中央〔1984〕1号文件和有关政策规定,继续肃清“左”的思想影响,积极支持“两户一体”的合法生产与经营,坚决保护“两户一体”的合法权益。各级
经济部门、科学技术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当主动积极地从信息、供销、信贷、加工、储运、供电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为“两户一体”提供优质服务。对粮食专业户和从事造林、交通、能源、采矿等开发性生产的“两户一体”,要给予特殊照顾。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营业执照、核准经营范围,公安机关办理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的手续,只要符合政策,都要方便“两户一体”,不得任意刁难和限制。税务机关应严格按照国家税法办事,不得违章征税;对从事农、林、牧、渔等各业的“两户一体”,按国务院及省人民政府
的规定应当给予减免税照顾的,要予以减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向“两户一体”收取费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巧立名目,任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重复收费;各级人民政府应对向“两户一体”收取费用的情况进行检查,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要坚决取消,收费标准过高
的,要坚决降下来。
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向“两户一体”任意摊派;不得非法罚款和没收;不得压级压价,强行收买。违者,要如数退赔;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应给予行政处分。
四、任何单位或个人,特别是各级干部,都不得利用职权或采取其他手段向“两户一体”强行借、赊和“抓”、“拿”、“占”、“吃”;不得强行安插亲属,强行入股分红。违者,必须照价退赔或限期退出;情节严重的,应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
五、敲诈、哄抢、盗窃、诈骗“两户一体”的财物,盗伐林木、损害庄稼、毁坏工具、伤害牲畜、毒害禽鱼等破坏“两户一体”的合法生产与经营的,要赔偿经济损失,并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同“两户一体”签订经济合同,必须参照《经济合同法》、《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等有关规定,遵循国家法律、政策和计划的要求,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订立经济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要采用书面形式。合同一经
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必须严格信守,全面履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违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七、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要依法维护“两户一体”的合法权益。对涉及“两户一体”的经济纠纷和侵犯“两户一体”权益的案件,要及时受理,认真查处;对严重侵犯他们合法权益的犯罪分子,必须坚决打击。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
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和公证律师工作,为“两户一体”提供法律帮助。
八、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处理涉及“两户一体”的经济案件,必须划清政策界限,正确运用法律。不可把正当购销、长途贩运等政策允许的经济活动同投机倒把混同起来;不可把一般性偏离经济政策的行为同经济犯罪混同起来。
九、对侵犯“两户一体”合法权益的行为,“两户一体”有权抵制,并可向当地或上级人民政府提出控告,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阻挠、打击、报复。
十、“两户一体”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服从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从事正当的生产与经营。必须照章纳税和交费,认真履行对国家、集体所承担的义务。不准破坏国家收购计划,不准破坏国家自然资源,不准污染环境,不准偷税漏税,不准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弄虚作假或进行
其他违法活动。违者,由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本决定适用于国营农、林、牧、渔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单位和个人。
十二、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并由省人民政府布告周知。



1984年8月29日

关于印发《外国专业人才来华工作中介机构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外国专家局 等


关于印发《外国专业人才来华工作中介机构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5年8月25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办、引智办、教委、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外事司、引智办、教育司:
为了积极引进国外人才,规范对外国专业人才来华工作中介机构的管理,使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外国专业人才来华工作中介机构暂行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外国专业人才来华工作中介机构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积极引进国外人才来华工作,规范对外国专业人才来华工作中介机构的设立审批、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国专业人才,是指具有并能利用自身的智力或特殊技能来华从事相关工作的外籍人员。来华工作是指应聘到中国境内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院校和企业任职或从事咨询、服务、培训、讲学、合作研究等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外国专业人才来华工作中介机构(以下简称中介机构),是指经批准在中国境内从事外国专业人才来华工作中介活动(以下简称中介活动)的企业(不含外商独资企业)。中介机构采用公司形式的,其设立审批和登记注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办理。
第四条 中介机构的审批管理机关是国家外国专家局。中介机构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

第二章 中介机构的设立审批和登记注册
第五条 申请设立中介机构,除应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法人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三名以上专职从事中介活动的工作人员和健全的工作制度;
(二)有稳定的引进外国专业人才的渠道;
(三)所在地区有引进外国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的合营外方须为从事中介活动的跨国公司。
第六条 申请设立中介机构应当向国家外国专家局提交下列文件:
(一)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
(二)从事中介活动的可行性报告;
(三)中介机构的章程、合同;
(四)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主要设施设备、工作制度等资料。
(五)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须提交合营外方从事中介活动的证明文件和相关资料。
第七条 申请设立中介机构,应向国家外国专家局提出申请,国家外国专家局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决定批准或不批准。
第八条 申请设立中介机构,应在接到批准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注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的中介机构申请登记注册时,还应提交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颁发的批准证书。

第三章 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九条 经审查批准和登记注册,中介机构可从事下列中介活动:
(一)聘用中介服务:为客户寻找和选择可供聘用来华任职或从事咨询、培训、技术指导、讲学、合作研究等工作的外国专业人才。
(二)提供人才服务:为客户提供所需的从事咨询、培训、技术指导、讲学、合作研究等工作的外国专业人才。
(三)专业咨询服务:组织外国专业人才为客户进行方案设计、项目论证、市场调查与分析、经营管理诊断和决策咨询等。
(四)聘用咨询服务:供客户查询外国专业人才信息,为客户聘用外国专业人才提出建议,对客户聘用方案作出评价等。
(五)聘用相关服务:受客户委托为聘用外国专业人才来华工作办理有关手续,负责来华工作外国专业人才的接待和任职前培训等。
第十条 中介机构从事中介活动应当以有关各方自愿为原则。
第十一条 中介机构收取中介服务费的标准,应当接受国家外国专家局和物价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二条 中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外国专家局规定的时间,向国家外国专家局提交年度经营活动报告书,接受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行业管理。
第十三条 中介机构组成行业协会,须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并进行社会团体登记。行业协会应在国家外国专家局指导下对中介机构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第四章 处 罚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许可在中国境内从事外国专业人才来华工作中介活动的,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会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处罚或取缔。
第十五条 中介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各自职权分别予以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撤销批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一)未经批准擅自超越业务范围的;
(二)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
(三)不按规定上报年度经营活动报告的;
(四)其他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已经从事中介活动的企业,须在本办法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国家外国专家局申请补办中介机构的审批。
第十七条 从事华侨专业人才来华工作和台湾地区专业人才到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及香港、澳门地区专业人才来内地工作中介活动的企业,适用本办法。
第十八条 台湾地区企业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从事中介活动的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香港、澳门地区企业在内地设立的从事中介活动的合资、合作经营企业,适用本办法。
第十九条 从事中介活动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审批和登记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境外人才公司或专家组织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参照本办法进行审批管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