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委托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

时间:2024-07-23 03:40:3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3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委托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委托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

(2000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0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0〕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委托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已于2000年2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0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3月11日起施行。

  2000年3月8日

  为了加强和改进高级人民法院对委托和受托执行案件的统一管理,严格依法执
行受托案件,切实保障跨辖区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的规定,对委托执行工作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
  1、被执行人或被执行的财产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以外的案件,除少
数特殊情况之外,应当委托执行。
  被执行人或被执行的财产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需跨中级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辖区执行的案件,亦应以委托执行为主。
  直辖市内法院间的跨辖区的执行案件,以及设区的市内跨辖区的执行案件,是
否以委托执行为主,由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2、有下列特殊情况的,可以不委托执行:
  (1)被执行人在不同辖区内有财产,且任何一个地方的财产不足以单独清偿
债务的;
  (2)分布在不同法院辖区的多个被执行人对清偿债务责任的承担有一定关联
的;
  (3)需要裁定变更或追加本辖区以外的被执行人的;
  (4)案件审理中已对当事人在外地的财产进行保全,异地执行更为方便的;
  (5)因其他特殊情况不便委托执行,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的。
  3、执行法院到异地办理执行案件时,应当主动请求当地法院协助执行。当地
法院应当按照外地法院的请求予以积极办理。
  4、受托法院应当于收到委托执行手续后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一般应当在三十
日内执行完毕,最迟应当在六个月内执行完毕。委托手续不全的,执行期限自受托
法院收到齐全手续之日起算。
  5、申请执行费和执行中实际支出的费用,在案件委托后,由受托法院直接向
当事人收取。委托法院已经预收的,应当在办理委托手续后三日内,将预收的费用
退给申请执行人,由其直接向受托法院缴纳。
  6、受托法院接受委托执行案件后,应当依法自行决定采取执行措施和强制措
施,也可以与委托法院共同商定执行方式方法。
  7、委托执行后,委托法院应当及时告知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人可以直接向
受托法院或者请求委托法院向受托法院催促执行,也可以向受托法院的上级法院请
求督促执行。
  委托法院或者申请执行人要求了解案件执行情况的,受托法院应当及时告知。
  8、委托执行后,委托法院发现被执行人在本辖区内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其
他有关情况时,应当及时向受托法院通报。受托法院可以与委托法院协商,视情决
定共同执行或采取其他措施执行。
  9、委托执行后,遇有下列情况,由受托法院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处理

  (1)需要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的;
  (2)因执行担保需要暂缓执行的;
  (3)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的;
  (4)案外人对非属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执行标的物提出异议
的。
  10、案外人对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和票证提出异议的,受
托法院应当及时将案外人的书面异议转交委托法院处理。委托法院应当及时作出中
止执行或驳回异议的裁定,并通知受托法院。
  11、受托法院在办理受托执行案件过程中,发现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有明
显错误,如予执行将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首先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
、冻结等措施,然后将书面意见及时转交作出生效法律文书的法院处理。
  作出生效法律文书的法院收到受托法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于二个月内作出书
面答复。受托法院应当按照其答复意见执行。超过二个月未作出答复的,受托法院
可以将案件退回委托法院,并抄告其上级法院。
  12、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和协调本辖区内各级人民法院的委托执行工作。
  中级人民法院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间的委托执行案件,可以由中级人民法院进
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13、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对所属下级法院办理的受托执行案件,应当
采取有效措施监督执行,必要时可以采取指定执行、共同执行和提级执行以及统一
集中清理的办法执行。
  14、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本规定,制定本辖区委托执行工作的实施细则。
  15、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长春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暂行规定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暂行规定
长春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企业劳动、工资、保险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保险城镇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长春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
第三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单位和职工必须按照市政府的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其开户银行按月代为扣缴。
第四条 职工个人按照本人月缴费工资总额的2%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按月在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 职工本人缴费工资额超过省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200%以上的部分,暂不计入缴纳养老保险费基数。 职工本人的工资收入低于省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省? 弦荒曛肮ぴ缕骄ぷ实模叮埃ト范ń赡裳媳O辗鸦? 第五条 职工符合国家规定离、退休条件并且企业和职工缴费满五年以上的,职工从办理离、退休手续的次月起,终身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第六条 基本养老保险金由社会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金构成。 社会性养老金根据单位和职工的缴费年限按下列标准发给: 单位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十五年及其以上的,按职工退休时省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5%计发; 单位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十年不满十? 迥甑模粗肮ね诵菔笔∩弦荒曛肮ぴ缕骄ぷ实模玻埃ゼ品ⅰ? 单位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五年不满十年的,按职工退休时省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5%计发。 缴费性养老以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计发:单位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五年及其以上的,每? 荒辏⒏肮け救酥甘缕骄煞压ぷ实模保常ァ? 第七条 单位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五年的,缴费每满一年,一次发给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三个月的生活补助费,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即终止。
第八条 根据省职工平均资增长情况,建立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调节机制。 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从退休下一年起,每年七月一日,按上一年省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50-80%进行调整;省职工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
本规定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职工,仍按原办法计发养老金,从本规定实施的下年起,按照本规定进行调整。
第九条 本规定实施后,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低于原办法待遇标准的,可按原办法待遇标准执行;基基本养老金高于原办法待遇标准的,增加部分最高不得超过原办法待遇标准的20%。
第十条 用人单位在办理招工、录用、聘用新职工的同时必须办理职工养老保险手续;职工调转、辞退、解除劳动合同、除名、开除等须及时到社会保险机构办理养老保险转移、中断手续。
第十一条 凡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一律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障号码(国家标准GBI1643-89),建立职工养老保险档案,作为养老保险待遇的申请、查询、复查、审核、转移和支付的依据。
第十二条 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职工缴费工资计入市统一印制的《劳动手册》。职工符合退休条件时,凭《劳动手册》办理退休手续并凭劳动部门签发的《退休证》领取养老金。
第十三条 获得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以及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等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有毒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为统一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职工,退休时一律按本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规定实施后,职工退休条件和退休后的其它待遇暂不作变动。
第十六条 在实行职工个人缴费之前,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计算的职工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第十七条 本规定实施后,国家为离、退休人员增加的补贴,其金额高于当年调整增加的部分,应予计发。
第十八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市劳动局、市社会保险公司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1993年11月23日

国家土地管理局对关于非法占用林地进行非农业建设问题的处理意见的请示的答复

国家土地管理局


国家土地管理局对关于非法占用林地进行非农业建设问题的处理意见的请示的答复
国家土地管理局



吉林省土地管理局:
你局《关于非法占用林地进行非农业建设问题的处理意见的请示》(吉土法字〔1992〕8号)收悉。现根据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答复如下:
任何单们和个人进行非农业建设使用土地,必须一律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经人民政府审批;在所经营的林地内修筑宿舍、办公楼等不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道路或者其他工程设施的除外),同样必须按照《土地
管理法》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提出用地申请,报县级上上人民政府批准。对未经依法批准而占用林地及其他土地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地方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1992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