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关于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

时间:2024-07-23 03:32:1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5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

国函〔2012〕161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海洋局: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审批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
  二、辽宁省位于我国沿海最北部,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全省海域面积广阔,是我国纬度最高、水温最低的海区,海洋生态类型多样,海洋资源丰富。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实现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全省建设用围填海规模控制在2.53万公顷以内,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不少于55万公顷,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区划面积的11%以上,近岸海域保留区面积不低于区划面积1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整治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200公里;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得到初步控制,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四、《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区划》范围、海岸线和海洋功能区类型的,由省人民政府提出修改方案,报国务院批准。编制各类产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区划》的要求。要尽快完成沿海市、县(市)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批报工作。
  五、要认真落实《区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不断完善海域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项目用海预审、审批制度和围填海计划,健全海域使用权市场机制。坚持陆海统筹方针,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地方海域使用金收入要支持海域海岸带开展综合整治修复。加大海洋执法监察力度,规范海洋开发利用秩序。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
  国家海洋局要加强对《区划》修改工作的管理,对《区划》的实施工作予以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国务院
                             2012年10月10日










浅谈法院执行人员的语言修养

黑龙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 朱凯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交流思想必不可少的工具。从一定意义上讲,从事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语言。特别是我们从事执行工作的法院干警,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尤为重要。
首先,良好的语言修养,有利于干警准确地理解、运用国家有关法律、政策以及党的路线、方针,坚定干警的信念,增强干警的教育意识,从而提高执法工作的准确性,以维护法律的尊严。
在执行工作的实践中,很多实例证明,对于一些“执行难”的案件,往往是由于干警语言过于贫乏,加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难于与当事人沟通,因而产生了抵触情绪和抗拒心理,其结果往往是既不能完成正常的执行工作,又降低了执行干警的威信。因此,一个成功的执行人员,一定要谙熟有关法律知识,要耐心地对当事人摆事实、宣传法律,使当事人了解执行的全过程,增强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信任,增强执行工作的透明度,避免当事人产生急躁心理,使其能配合法院工作,促使其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同时,我们执行的对象有干部、工人、农民,他们之中有老同志,又有年轻人,有知识分子、又有文盲,半文盲,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接受能力、性格特点都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案而异,因人而异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同时要培养自己解说法律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执行艺术。有的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思想觉悟不高,讲清法律具体规定的含义,而且讲透实质,深入浅出,会使当事人容易接受。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多方位利用执行手段,使执行工作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其次,良好的语言修养,能够潜移默化地起到影响教育当事人的作用,从而提高执行的社会效应。
语言是执行人员开展执行工作的有力工具,执行案件大量的工作是运用语言工具说服当事人。因此,执行人员应注意提高语言的技巧和能力,提倡文明用语,要做到语言真实、合法、符合逻辑,同时要善于针对不同案件的不同当事人,当事人的不同心态和语言环境,把专业的法律术语通俗地表达出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召力,避免把说服教育变成与当事人吵架,以致因语言粗俗低下而侮辱当事人。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执行人员的文明行为、思辩的语言,会影响、净化当事人的心灵。应该发挥好这股力量的作用,加速执行工作的进程。
第三,良好的语言修养,有利于了解当事人的心理变化情况,及时把握时机,准确运用不同的执行手段,掌握执行的主动权。
针对一些“困难户”,通过与他们交谈,分析其“症结”原因,找准焦点,切中要害。有的被执行人无视法律和法院判决,有能力执行而抗拒执行的,表现出刁蛮、强横、强辞夺理,有的以企业分立、父子分家、夫妻离婚等手段,规避法律,逃避执行,表现出推诿、侥幸、一推了之等等。因此,执行人员要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阅历,培养自己敏锐的识别能力,在繁杂的社会现象中,去伪存真,“对症下药”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执法机关的威信。
第四,良好的语言修养,还表现在文字运用方面,并直接反映执行工作的质量。
文字是知识的载体,文字的端庄、严谨大方,能够产生巨大的人格力量,形成崇高的威信。
执行人员的文字能力,首先表现在司法文书的制作文献,必须是高度的准确、严密,又十分的精炼。另外,准确地使用法律术语,既能正确地表达法律规范的含义和内容,又能体现司法文书的文体特色。因此,规范的文字表达能力,是完成好司法文书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反映了执行工作的质量,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其次表现在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方面,即善于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写出有一定水平的理论文章。
那么,执行人员的语言修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一是良好的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说”的能力,说话是人的本能,是沟通信息、人际交往的主渠道,同时又是一门语言运用的艺术。因此,说话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掌握必要的技巧,把话说得清楚,说得巧妙。
二是严格的书面表达能力。即文字的书写和运用能力。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文字不精确,归根到底要影响到思想的确切表达,因此,必须多方面的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表现在司法文书的制作方面:首先,要符合文体规范;其次,语言要严密、符合逻辑规律;第三,文字表达要准确、严谨、书写工整、规范。
三是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即指文字知识,组织造句能力,句法功能,章法,风格,逻辑关系等等方面的内容。语文基本功是说话和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学科创造必要的条件。
四是丰沛的文学修养。文学是用语言雕塑、描写的艺术。文学语言泛指报刊杂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籍以及文学作品等所运用的书面语言。高尔基曾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文学典范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法院干警应广泛涉猎中外文学名著,从中汲取智慧的精华,使自己的语言不但做到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而且有鼓动力和节奏感,从而使被执行人不仅理解、信服,而且感动、遵从。
最后谈谈加强执行人员语言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不断学习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是加强执行人员语言修养的根本。
执行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执行工作水平的高低,执行效率和效果的优劣。执行活动不同于案件的审判,当事人的的履行能力的认定、执行财产的追踪和查证、查扣物资的处理都是在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要求执行人员要全面地熟悉了解有关法律知识和各项审判业务知识,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和与执行工作相关的经济、金融、财会、房地产等其他业务知识。要具备“四个能力”,即:一、业务能力。指执行人员对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法律知识和审判业务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二、协调能力。是指执行人员在执行活动中针对工作联系面宽,面临矛盾和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原则,讲求方法,及时有效地自理好内外、上下、左右方方面面工作关系的能力。三、控制和应变能力。是指执行工作中遇到干扰和阻力,关系复杂,情况多变,甚至遭受当事人辱骂围攻的情况下,敢于碰硬,善于自我调节,沉着冷静,把握工作节奏和进程,采取灵活措施和办法,控制事态发展,防止矛盾激化的能力。四、抵御能力。指执行人员在工作中善于冲破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和影响,坚持依法开展工作的能力。只有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头脑,培养自己较高的政治素质,就能够在语言交际中左右逢源,应付裕如。
其次,加强执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教育,是提高执行人员语言修养的关键。
首先要从提高干警的思想认识入手,解决干警的模糊认识,加强政治学习,使干警懂得市场经济,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注重社会效果。其次,还要加强业务学习,做到懂法律、懂政策、懂管理、懂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热爱,是学习的母亲”。执行人员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并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加强领导,多方位强化语言训练,是提高执行人员语言修养的有效途径。
领导者本身应注重良好的语言修养,并充分认识到加强干警语言修养与提高执行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主观上重视语言训练工作,是开展语言教育工作的成功保证。
学习的方法有:一、集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利用进修、培训以及自学等方式,有计划地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二、处处留心,多方积累,多听多记,多注意周围成功的教育实例,广泛地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三、结合实践,从严要求自己,使学有所用,学用相长,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总之,执行人员应广泛加强语言修养。用文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解决执行中存在的困难的问题,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进步而努力工作。

黑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6号

  《黑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业经二○○二年十二月十日省人民政府第八十二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二○○三年一月十日起施行。

  省长 宋法棠

  二○○二年十二月十日

 

  第一条为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大建设项目,是指由国家或者省出资、融资的下列项目:

  (一)总投资三千万元以上的非经营性建设项目;

  (二)总投资一亿元以上的经营性建设项目;

  (三)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三条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工作,并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或者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国家直属建设项目进行稽察。

  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机构(以下简称稽察机构),具体负责稽察工作。

  第四条省财政、审计、建设、监察等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以及重大建设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稽察工作。

  第五条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六条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的内容包括:

  (一)被稽察单位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情况;

  (二)被稽察单位有关重大建设项目的决定是否符合有关制度规定的权限、程序;

  (三)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招标投标以及工程建设等有关情况;

  (四)被稽察单位有关重大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概算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

  第七条稽察机构应当依据稽察计划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稽察,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专项稽察。

  稽察机构进行稽察应当于五日前通知被稽察单位,特殊情况需要立即开展稽察的,应当经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批准。

  第八条稽察工作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对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跟踪监测;

  (二)听取被稽察单位有关重大建设项目的情况汇报,召开与稽察事项有关的会议,参加被稽察单位与稽察事项有关的会议;

  (三)查阅被稽察单位有关重大建设项目的财务报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进入重大建设项目现场进行查验,调查、核实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招标投标以及工程建设等有关情况;

  (五)核查被稽察单位的资金和材料、设备等状况,向参加重大建设项目建设的有关单位、个人了解情况,必要时要求被稽察单位主要负责人做出说明;

  (六)向财政、审计、建设等有关部门了解被稽察单位的资金使用、工程质量情况;向银行了解被稽察单位由国家和省出资、融资的资金使用情况。

  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会同财政、审计、建设等有关部门进行稽察,也可以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项稽察或者进行全过程稽察。

  第九条被稽察单位应当接受稽察人员依法进行的稽察,并如实提供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和情况,报告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事项,不得拒绝、隐匿、伪报。

  第十条稽察人员对重要的证据有权进行录音、复制、拍照或者录像。

  第十一条财政、审计、建设、监察等部门对重大建设项目依法进行检查做出的结论,能够满足稽察工作需要的,稽察机构应当加以利用,避免重复检查。

  第十二条稽察机构对稽察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向被稽察单位核实情况,听取意见;被稽察单位提出异议的,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应当进行复核。

  第十三条稽察机构在稽察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提交稽察报告。

  稽察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重大建设项目是否履行了法定审批程序;

  (二)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概算控制的分析评价,招标投标以及工程建设等有关情况的分析评价;

  (三)被稽察单位主要负责人工程建设管理业绩的分析评价;

  (四)重大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建议;

  (五)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稽察报告由稽察机构负责提出,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负责审定;重大事项,由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五条稽察机构在稽察工作中发现被稽察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提出专题报告:

  (一)可能危及重大建设项目工程安全的;

  (二)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三)可能侵害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的;

  (四)应当立即报告的其他紧急情况。

  第十六条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实行回避制度。稽察人员与被稽察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需要回避情形的,应当申请回避。

  第十七条被稽察单位违反项目建设和管理规定的,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可以做出下列处理决定:

  (一)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

  (二)通报批评;

  (三)建议有关部门对被稽察单位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或者重组;

  (四)通知财政部门暂停拨付国家和省建设资金;

  (五)暂停项目建设;

  (六)暂停审批有关市(行署)以及有关部门同类的新项目。

  本条前款第(四)、(五)、(六)项的决定,由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对被稽察单位违反项目建设和管理规定的处理,涉及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有关市(行署)职责权限的,移送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有关市(行署)处理。

  涉及重大项目建设的其他单位有违反项目建设和管理规定的,建议有关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并建议行政监察部门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后,应当监督整改情况并组织复查。

  第二十条被稽察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并由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通报:

  (一)拒绝、阻碍稽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二)拒绝、无故拖延向稽察人员提供财务、工程质量、工程管理等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三)隐匿、伪报有关资料的;

  (四)有妨碍稽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被稽察单位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隐匿不报或者严重失职的;

  (二)与被稽察单位串通,编造虚假稽察报告的;

  (三)应当申请回避未申请回避,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泄露被稽察单位商业秘密的;

  (五)接受被稽察单位财、物的;

  (六)在被稽察单位报销费用以及为自己、亲友或者他人谋取其他私利的;

  (七)其他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被稽察单位或者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稽察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省发展计划行政部门或者行政监察部门举报。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市(行署)的重点建设项目的稽察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二○○三年一月十日起施行。